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19-12-14
我们生活在数字时代,每个人在电商平台上的浏览记录、消费信息;微信上的图片文字、支付记录;百度上的搜索词条;滴滴上的地理位置等等都被记录和存储下来。这些实时产生的,格式各异的海量数据,被称为大数据。
大家都会认为这些大数据将被研究,并用于分析和决策。但实际上,并没有。90%的数据还在睡觉。
权威调研公司IDG公司预测,到2020年,仅有35%的信息可以用于分析,而仅仅有10%的信息将被分析。也就是说,数据有了,怎么好好利用还不知道。
但是,个人信息,作为最最简单,最应该被保护数据,以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被滥用着。比如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接到的各种骚扰电话和短信。
2018年5月,欧盟发布了“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这是全球近20年在数据隐私保护领域最重大的举措。
滥用数据的企业或组织会被罚款高达4%的营业额或者2000万欧元。这两个数,哪个金额大选哪个。比如,今年年初,法国就对谷歌开出了5000万欧元的罚单。
而在8月,国信办发布《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预示着中国也加大数据监管和规范化管理的力度,保护个人隐私,保障网络安全……
企业未经用户许可将不能打电话,发邮件和将信息推送给用户,如果被查到,将会受到高额处罚。
大家留意下,也会发现很多网站、App、市场反馈表等都加上了以下声明:
所有的这些都表示,未来企业对于数据的收集和应用必须更谨慎。数字营销也将回归理性,更加深入研究和分析数据,发掘数据价值。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B2B企业的“流量池”(聚焦在与客户有互动和产生过交易的客户),具体看看如何通过精细化的营销运营,发掘新的生意线索,孵化商机。
这些数据,相对于巨量的互联网大数据,是“小数据”。我们从数据分析到内容创意以及销售线索、商机转化来看看“小数据”营销的全过程。
对于企业来讲,客户数据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是销售和市场团队工作的基础。收集客户数据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和技术水平来选择。
企业有意识统一做好客户管理,相比销售把客户信息揣在自己口袋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做销售的朋友们会会心一笑)
客户不多的时候,Excel作为信息统计表,基本的功能都可以满足。不过,随着业务的增长,Excel的局限性会凸显。比如只能处理几十万条的数据透视表,数据仅仅包括联系姓名、联系电话、职务、企业等信息。
长期使用的话,局限性比较明显。比如安全性不足、文档容易损坏、多人修改难以同步以及恶意的破坏数据会对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企业需要升级到第二阶段的数据管理。
CRM即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从市场-销售-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化管理。
系统里的信息除了销售拜访记录和商机信息之外,还有客户购买历史、营销中产生的数据信息等等。
另外,企业级客户从认知到购买的流程长并且是团队决策,还需要对客户做360度的分析:
SCRM(Social CRM) 概念在营销领域很火,就是除了销售数据外,需要关联客户在社交媒体和营销相关数据。比如网站浏览数据,搜索行为、地理信息位置,社交Cookie数据、电脑网卡的识别码(MAC),经常使用的APP,广告监测等数据等……(切记是在数据合规的情况下收集)
现实是,绝大部分企业并不能够采集并将社交数据和企业数据库相匹配,也就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暂时不把这些数据放在“小数据”营销里。
至于大型和超大型企业的数据湖,营销中台等,业内最牛的B2B公司还没有真正落地,所以大家先听听就好。
有了数据,但却发现数据格式不一样,不同渠道拿到的数据也有重复、对不上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候需要做数据标准化、清理、匹配和整合。
举个例子,比如在销售的Excel表里,客户的城市有的写的广州,有的GZ,有的Guagnzhou 。再比如填写公司信息的时候有的写的全名,有的是简称。那么如果想搜索一下,那么也许会因为字段标准不同而漏掉很多信息。
这时候,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实现数据格式的统一转换,有能力的企业可以使用“语义分析”的手段来进一步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很常见。客户在市场活动的调研问卷上填写假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或者销售不想让其他人获得客户的真实信息等,也许会在系统上填写虚假信息。这些靠人工识别很难,技术上也不容易。
方法只有简单的判断加上发邮件、电话去尝试确认。比如发给客户的邮件被退回,说明邮箱是错的;电话打不通或者不借,可能是错的,也有可能客户反感电话沟通的方式,可能需要其他的联系方式。
数据治理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一步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转化率,需要专业的数据分析师参与其中。
好了,完成数据规整管理之后,是不是就可以开始给客户发Email,或者电话销售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