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0-01-09
在茅山山脉之西,碧波荡漾的固城湖、石臼湖之东的高淳,高淳农商行客户经理李经理吃完早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李经理每天这么忙,是因为农商行基层客户经理要承担农业贷款、便民金融服务和金融知识下乡等多重任务。
农业贷款不同于城市里的各种白领贷、公积金贷,不能纯粹地做线上“不见面贷款”。
民间经常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遇到自然灾害和病害,农业养殖经常一死一片,农业贷款自然是还不上了,农户要2-3年才能缓过气来。
所以,李经理需要经常去看看贷款农户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才放心。有时候,他还要找第三方公司帮助农户做好灾害防护,找保险公司为农产品做好保险,否则等发生农业灾害了,贷出去的款子就很难收回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2019年6月,全国农村金融机构共有营业网点7.7万个,全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95.65%,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99.20%,这些,都是靠千千万万的“李经理”的一双脚一步步踏出来的。
有人说,农商行的基层客户经理就是银行业里的“赤脚医生”,是非常贴切的形容。那么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如何呢?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官网的数据,截止2019年6月,全国有459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约有2300多家,其中农商行1423家,农村信用社784家,还有其他若干农村合作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约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的50%。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4亿人,乡村常住人口5亿6401万人,占全国人口40.42%。农村金融机构,以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4%的资产,服务了中国40.42%的乡村人口。
可以说,以农商行为主的农村金融机构,用较少的资源,为广大农村的金融服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整个农商行行业的不良率依然高企——上述A股上市的6家农商行截止2019年末的不良率分别为1.69%、0.97%、1.26%、1.31%、2.15%、1.47%。
据中银国际证券研究数据,截止2019年1季度末,农商行整体不良率 4.1%,较2015年提升1.6个百分点,高于行业整体不良率 2.3个百分点,农商行不良率前十名都超过了5%,远远高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
资产规模迅速发展,不良率又远高于行业平均线,充分反映了农商行经营的复杂性,那么农商行经营面临哪些挑战呢?
农商行很多是从农信社改制而来,有历史包袱,有独特的生态体系:
农商行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很高:
据联合资信公布的评级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末,安徽祁门农商行单一最大客户贷款集中度和前十家贷款客户集中度分别为8.52%和83.43%。湖北咸宁农商行2018年末不良率3.74%,该行对公贷款中,房地产、建筑等行业贷款占比较高,行业投放较为集中,不利于信用风险分散。
小型农商行人才稀缺,员工学历程度较低、年龄较大。以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农商行为例,在岗员工279人,40岁以上员工占60%,本科以下学历员工占60%。这些农商行位于县乡镇等偏远地区,他们大多数只能招聘当地的人员,市场化的优秀人才不愿意去这些地方。这导致农商行缺乏创新的发展思维,也缺乏风险管理的优秀人才。
另外,农商行主要是做小微企业和农村金融,然而小微企业贷款和农村金融不良率都较高。
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19年5月末,全国金融机构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是5.9%,比大型企业高4.5个百分点,比中型企业高3.3个百分点。农村金融不良率目前也在4%左右。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1季度末,我国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5811亿元,不良贷款率4.05%,远高于大型商业银行(1.32%)、股份制银行(1.71%)、城商行(1.88%)、民营银行(0.68%)和外资银行(0.76%)。
农商行不但面临贷款集中度高、历史包袱重的问题,还面临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巨大变革。
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前,农商行获得农民的存款是很容易的,但是自从2013年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后,农商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农民朋友可能没有农商行的银行卡,但是很大概率会有支付宝和微信,余额宝和零钱通的开通又极其简单, 一两步操作就可以完成,这比下载一个农商行的APP、注册账户、开通理财简单多了。
截至目前,支付宝用户已经突破12亿,微信用户数已经突破10亿。很多农商行没有获得的客户,微信和支付宝通过线上渠道就可以触碰到了。随着互联网金融入局,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农商行获得负债的难度加大了,付息成本加大了。某县级农商行2015年存款才80多亿,利息支出就有2亿。
农商行不但在线上面临互联网金融的压力,在线下也面临大银行的肉搏战竞争。在安徽省长丰县,徽商银行已设立7家网点,并建立多处惠农金融服务室,与当地的长丰农商银行直接争夺农村金融市场。农商行的“点多面广、人员熟、地缘亲”的优势逐渐被瓦解。
在本土渠道上面,农商行已经直面了巨头的真刀真枪的挑战,其实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强大的对手,是最好的磨刀石,没有对手下沉到农村场景,农商行就不会着急改变。
本土市场规模始终是有限的,尤其是县乡镇市场,很多农商行其实很希望能够跨区经营获得更差异化的客户,扩大自己的负债和资产规模。
那么问题来了,农商行能够跨区经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