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0-02-19
的互联网公司献策献力,帮助学生们共渡难关。
1月27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优酷、钉钉宣布联手发起“在家上课”计划,全国的中小学生登陆优酷、钉钉APP,即可免费在家上课。
腾讯教育应用平台推出了“腾讯课堂”,帮助教育机构快速构建在线直播、录播等授课方案。
学而思母公司好未来在宣布捐赠武汉市慈善总会2000万元的同时,宣布为湖北全省和全国其他疫区不能正常开学的学生推出校内同步免费直播课。
几乎是一夜之间,线上教育企业,成为主角登上了历史舞台,迎来了机遇。
根据艾瑞咨询《2019Q3中国在线教育行业数据发布报告》,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3133.6亿元,同比增长24.5%,预计未来3年市场规模增速保持在18-21%之间,增速持续降低但是增长势头保持稳健。
艾瑞咨询《2019Q3中国在线教育行业数据发布报告》- 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
而在国内的教育行业,“人工智能赋能”已经不是一个陌生词汇:作业帮、小猿搜题、学霸君等通过语音或者图像识别技术,解放学生和家长;新东方先后推出口语智能写作平台;沪江推出“Uni智能学习系统”,倡导学生享受“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学习。
在国内,人们对对人工智能的赋能实践的规划和探索起始于2016年。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市场运营状况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2016年以来AI教育融资快速增长,2016年与2017年中人工智能教育分别占同期国内所有教育总体投资案例数的4%与7%。
随后在2018年该项数据大幅增长至19%;在2019年第一季度已经达到2018年的一半,有望全年数据超越2018年。
中国AI教育融资案例数占教育融资总案例数的比例,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自适应”学习系统,就是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教学系统。在西方,最著名的就是美国Knewton的自适应教育,已经深耕此领域10多年,最近3年得到广泛认可,欧美已经有3000家中小学、大学使用了各家机构的自适应教育技术。
而在国内,从2017年开始,大半个教育行业的钱都在追着“AI+教育”跑。
松鼠AI(原乂学教育),早在2017年天使轮总规模就达到2.7亿元。除此之外,投资界曾报道过,2017年11月1日,智课教育获2亿元B+轮融资,其中升级智能教学系统是融资的主要用途之一。
10月30日,极课大数据获1亿元B轮融资;极课大数据创立于2014年,主要基于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研发的EI教育智能系统,帮助学校对学生作业、考试整体的管理。
如今“AI+教育”赛道上已经覆盖“学、练、改、测、评”全产业链条:从语言类口语考试、智能阅卷到自适应学习、虚拟学习助手再到专家系统等。
不论是松鼠AI的“智效应学习系统”,还是沪江的“Uni智能学习系统”,它们都是倡导学生享受“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学习,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松鼠AI智适应学习系统(原乂学教育)
可概念和口号是冰冷的,“AI+教育”折腾了两年多,在资本的喧嚣和创业者的躁动之外,传说中的颠覆似乎并没有到来。而人们对它的担忧和质疑也从未停止。
有人质疑“AI+教育过度夸大AI能力,仅仅关注知识的灌输,而偏离了教育的本质“;也有人说“与AI实时互动,通过语音、文字等形式有效消解学习时间的边界”。
众说纷纭,下面笔者想从学习环节来客观分析一下,AI赋能的在线教育到底是假套路还是真功夫。
俞敏洪曾在公开场合表示:
“教育领域中间的两大要素,第一是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其最终结果是成绩提升。第二是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最终的结果是老师被学生所喜欢,同时促使学生成绩更快的提升。除了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就是资源的连接、共享和分发。”
细细剖析一下学习环节,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产品覆盖到的环节包括【最外围学习环节】的“拍照搜题”(作业帮、小猿搜题等),【次外围学习环节】的“口语测评”(英语流利说、盒子鱼等)。
这些工具应用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但应用场景只停留在学习过程的辅助环节上,而不会直接带来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学习环节,应用场景与关键人工智能技术/课题 图源:眸事获客
而上文中所提到的”AI自适应学习“则可以作用于【次核心学习环节】和【最核心学习环节】,它有助于从根本上改进学习的理念和方式。
那么,这种智能教育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呢?
笔者通过分析松鼠AI(原乂学教育,国内首家人工智能教育公司)智适应学习系统发现,其核心是数据,算法模型与教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