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0-02-19
定义数据埋点及其交接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梳理数据需求—定义数据指标—埋点整理—文档输出——埋点验收,前两个步骤在上文中已经详细描述过方法,本文不再赘述。
本文较为简洁,整理了梳理埋点的方法和与开发交接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充分吸收。
一个埋点需要传输大量的用户数据,那么为什么要传输这些数据,都要传输那些数据则需要我们产品来定义。
定义:埋点的目的是为了收集可以体现用户场景和真实需求的行为数据。
方法:4W1H(who\when\where\what\how)—方法来自最近学习的数据课程。
某个用户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通过某种方式完成了某个具体的事情。
A:who
目的:定位是谁完成了这个行为,用户ID应该唯一,可将行为与用户关联的指标。
常用数据:用户id(平台生成的唯一ID)、手机号、身份证、微信识别码。
B:where
目的:定位用户在什么地方完成该行为。
常用数据:IP(WEB 、手机)、GPS(手机)、自主填写位置(在乎用户希望在哪里发生这件行为,如买房/装修/当地美团)。
C:when
目的:定位用户什么时间完成该行为。
常用数据:时间戳、当地时间。
D:how
目的:定位用户发生行为时的周边环境/手段/设备尽可能还原用户所处环境即可。
常用数据:操作系统、设备版本、设备型号、网络环境(Wi-Fi、4g)、浏览器、上级页面。
E:what
目的:定位用户当前做了什么行为,行为越具体越好。
常用数据:根据业务功能需要进行设计,常用数据如下。
交易:商品ID、商品类型、购买数量、付款方式、付款金额。
搜索:关键词、搜索类型、是否为当时热词。
内容:内容ID、内容类型、浏览数、列表位置、是否喜欢。
Tips:以上内容的内容为埋点需要传输的内容(这仅仅是一个方法,帮大家整理需要包含的内容用户属性有哪些),和开发确认内容后一定要确认这些数据是在什么时间点传至后台。
事件发生时上报:用户产生某个点击行为,则将以上数据传输至后台;
某个时间点打包上报:每天、每小时上报一次用户的某些行为数据;
这个一定要确认,因为对数据的及时性要求不同,数据更新频率需要做特殊处理。
文档输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开发对某个数据的采集有一致的理解,同时不要有遗漏数据,同时最好记录是哪个版本有这些数据需求,以便于维护和查找。
文档必备的要素:
案例:如当前根据数据需求确认数据指标为内容浏览量,则需要统计用户的每一次内容浏览行为,根据上述的埋点数据整理方法整理的需收集的内容如下:
整理为Excel大致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