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0-03-22
根据艾瑞第三方网民网络行为监测产品iUserTracker和mUserTracker监测数据,9月个人云盘在PC端的月活跃用户规模为1.7亿,在移动端的月活跃用户规模为7511.3万。用户在PC端的使用习惯已经基本稳定,个人云盘用户扩张的重点由PC端转向移动端。
自网盘诞生以来,就一直作为文件存储、备份功能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作为工具服务类产品,月活1.7亿的用户规模其实也并不算多,同样为工具类产品,即时通讯社交行业的用户规模相比之下显然要大的很多,其中就有极具代表性的国民单品,即拥有11亿月活的微信。
互联网产品,不论什么类型,产品想要实现持久运营,就必须考虑商业化,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可以通过各种付费方式为产品带来收益,以维持产品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同样是工具类产品,因产品性质各异,在付费模式上自然不同。如微信的商业模式,最突出的就是广告、增值服务以及LBS推荐等,以免费提供即时通讯、拓展社交为基础,通过平台导入流量实现变现。
同样为工具类产品的个人网盘,在付费模式方面就显得更加直接。市场的通用做法就是优先提供免费试用的机会,如首次注册赠送免费空间,培养用户习惯,等用户数据沉淀后再刺激进一步付费。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变现方式都显得很直接。
最早的国外网盘,比如dropbox在2009年用户数突破百万,随后国内也相继诞生了一些专业的个人云存储服务商,如华为、115网盘。随着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后,以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开始投放产品竞争市场,因此有了百度网盘、360网盘等知名网盘,随后在2016年行业监管影响下,导致一大批网盘关停或下线了本来极具竞争力的功能点。
产品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寻找可靠的商业模式。网盘的运营非常依赖服务商高额的带宽维护成本,纵观网盘的发展,期间也有很多商家因为产品没有竞争力和更好的盈利模式,导致无法持续投入成本去运营,不得已关停或调整定位。
到现在为止经过重重考验,生存下来的主流云盘,如360云盘、腾讯微云、百度网盘以及115,还有运营商的和彩云等等,都从最开始的免费使用机会,开始寻找和挖掘符合自己产品的付费模式。
还以微信、个人网盘为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社交、沟通都是刚需,犹如空气和水,平时不会刻意关注却不可或缺,如果微信在这种需求上刻意限制以刺激用户付费变现,结果可想而知,被竞争对手干掉或被市场用户摒弃。
因此较为合理的方式就是通过将刚性需求打造成极致体验,获取大量用户后再提供非刚性的,但关联较为紧密的商业功能,将用户的数据在自己的生态圈子里打通融合。
而对于个人网盘来讲,虽然相比传统硬盘的方式是有不少优点,及时、免携、节省空间、安全等等,但并非不可替代。
换句话讲,个人网盘其实是社会数字化的产物,并非像社交、沟通的需求一样,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属性,现在的数字化、信息化社会,很多人可能都需要一个个人网盘,但是未来如果真正实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的融合,那这个网盘可能就未必有生存空间了。
同时因为网盘云服务的特殊性,需要网盘服务商在带宽维护方面投入很大成本,因此在使用产品时,产品的付费模式也就变得很直接,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付费多少决定用户的产品服务质量。
试想一下,如果网盘都免费为用户提供超大额的存储空间,那边际成本自然是非常大的,随着用户的增加,所需要投入到维护产品服务上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而微信则不同,同样是为用户提供核心服务,但即时通讯功能的开发和维护成本相比要低很多,因此按照微信的商业模式,微信的边际成本会越来越低,但通过流量带来的边际效益却会越来越大。
边际成本越低,收益就越高,因此产品的付费模式取决于产品提供的的核心利益,同时受产品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直接影响。
了解了付费模式的必然性和影响因素,作为网盘行业从业者,就通过实际场景聊聊这些用户都在为哪些场景付费。
之前在工作中有梳理过一些通用的产品角色,大致可以分为学生党、上班族、收藏爱好者以及其他用户,通过角色和需求可以梳理出这些典型用户的使用场景。
学生党需求:资料整理存储、学习信息共享;
上班族需求:资料整理存储、工作资料共享;
收藏爱好者需求:主要为收藏管理私人数据;
通用用户需求:释放手机存储空间、存储管理日常数据、文件加密保存;
想要让用户付费,就必须能打动用户,切中用户痛点。那么用户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付费?
综上所述,永久的大容量、流畅的在线播放、不卡顿的上传下载,这些场景是网盘产品的高频使用场景,如果无法满足此类需求,用户便会很快转向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