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0-02-16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增长中的产品管理”。我将从三个角度拆解“增长中的产品管理”:
今天选择的案例,是某个做数据分析的SaaS平台产品。
这个产品计划推出一项免费试用服务,会提供给用户大量样例数据,快速体验分析平台的功能,这是SaaS平台型产品里比较常见推广手段。
一些产品化不够好的SaaS平台,提供免费注册后,用户进入系统后会发现功能太复杂,不便于理解功能的使用思路,也没有提供操作指引,没有样例数据,完全不知道接下来干什么,很难上手。整个试用阶段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我选择的这个案例,它在首页放了一个入口按钮。同时,针对按钮上的文案设计了两个方案:
当时大家在群里讨论,哪个文案会更好?没有数据支撑,免费会是更好的吗?大家各执一词。
我的立场是方案一“体验Demo”,为什么呢?
遇到这样的选择题,经常会用的思路是:
根据这三种思路可以分别提出后续的行动方案:
这三种思路都各有特点:
做互联网产品大家都熟悉,“用户告诉你的需求,未必是真实需求。”调研基本的目的是填补认知空白。
但常见的一种失败的做法是给用户两个选择,例如:按钮是红色好还是绿色好?
大部分用户可能会告诉你是红色,但是如果你做成红色按钮,用户并不一定点,这个调研就失败了。
填补认知空白,要从用户角度挖掘他为什么喜欢红色,可能是红色更喜庆、更具有活力,也许是传统文化的感情色彩。
用户的感情也需要放到试验模型里去研究,这才是填补认知空白,并不是直接找用户要结果,我们要把用户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一起。
如果我们对上面提到的三种思路进一步总结,那么当无法决策时,我们会选择两种方式:
这个案例的产品方案,最终“无条件”地选择了“体验Demo”作为最终文案,“体验Demo”等于免费试用加上试用数据。
选择的依据就是,平台提供的除了免费试用,还精心准备了试用数据。
利用这个案例,我们回顾了解决问题的几种分析思路;但更重要的是,在使用这些方法之前,不要“故意忘记”一些我们已经知道的关键信息,比如产品的设计意图、产品的形象和定位等等。
因此,回到“增长中的产品管理”是什么?
增长中的产品管理需要数据驱动,但数据驱动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过程,只关注数据、模型、算法等技术元素往往并不能实现真正的数据驱动,可能会遇到各方面的阻力。
只有在服务、设计、商业、组织等多个方面相互配合,并在各个环节加入数据驱动和迭代优化的理念,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产品管理,实现在数据驱动下的产品迭代和优化。
前面的案例,就是从用户角度看的,没有纯粹从数据角度,或者运营目标角度。
如果纯粹地从数据的角度看,就会变成一个 A/B 测试,测试哪个CTR(点击通过率)更高。
给用户留下好印象,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用户,这是更高效的增长的做法。